海盐博物馆欢迎您 

黄骅文化遗产掠影之郛堤城遗址

浏览数:1

郛堤城遗址



图片


郛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南2000米,呈方形,总面积约为360000平方米,是目前沧州地区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一处城址。1982年7月,郛堤城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郛堤城外西北200米处有战汉时期瓮棺葬群,初步勘探瓮棺葬总数或达上千座,目前共清理瓮棺葬 113座,其中包括3座成人瓮棺。


图片


郛堤城城墙系版筑而成,保存较好,高于现地表1~5米。就地表城墙来看,南墙长约558米、西墙长约532米、北墙长约537米、东墙长约577米。对城墙西南角以及东城门进行过解剖发掘。解剖结果表明,南城墙大致可分为墙基、墙体和护坡三部分,无基槽。城墙系采用黄色粉砂土与红褐色胶泥土交替夯筑而成,夯窝不明显。在城墙西南角未发现角门。发掘过程中在墙体堆积中发现有战国和汉代的陶片,初步推断郛堤城始建年代不晚于战国时期。

郛堤城外瓮棺葬群的西部为儿童区,东部为成人区。根据勘探结果,儿童瓮棺葬区分布范围南北200、东西90米。成人瓮棺葬区南北120、东西30米。该瓮棺葬群数量众多、分布密集,葬具组合样式丰富、类型多样,既有日常生活用器,也有专门烧制的瓮棺葬俱。前者有陶釜、陶盆、陶甑、陶碗、陶罐等,后者有筒形瓮、筒形器及一些特殊陶器。瓮棺葬群东南紧邻郛堤城遗址,从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来看,两者在年代基本一致,均为战汉时期遗存。

该瓮棺葬群是黄骅地区首次发现的战汉时期瓮棺葬,也是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瓮棺葬群之一,它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处瓮棺葬群规模庞大 、种类齐全,是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瓮棺葬墓地。其次除了儿童瓮棺葬外还包含有一批成人瓮棺葬,这对研究当地2000多年前的丧葬习俗极为重要。再次瓮棺葬群和郛堤城址并存发现,可以更全面的从“生”和“死”两个方面研究当地古代社会状况,进一步证明了郛堤城的年代和繁盛程度,也证明了在战国末年,最晚到西汉初年,汉王朝对这个地方已经是有效地统治和管理开发。战汉时期的瓮棺葬习俗对整个东北亚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处瓮棺葬群正是该丧葬文化传播带上的重要一环。2017年4月,郛堤城瓮棺葬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6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2017年5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黄骅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瓮棺葬与古代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骅市举行。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了对郛堤城瓮棺葬和郛堤城城址性质和内涵的认识,为郛堤城瓮棺葬及城址的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大大推动了黄骅地区文化遗产事业、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全国各地瓮棺葬的考古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进一步加深了中、日、韩各地瓮棺葬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把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尤其对全面认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全面推动和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


郛堤城遗址公园占地1735亩,于2020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建设了一条文化展示长廊,对郛堤城周边环境以绿化游园和水系连通为主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城墙内按照文物专家意见进行保护展示,主要对城墙进行修复、铺设游览木栈道、种植绿化苗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
两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