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虽小,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原始社会起,在人类文明萌芽时,就与文明相伴相生,秦汉以前称之为原始砚,汉代正式有了砚的称呼。从那时起,砚台就成为文人墨客的爱物,纷纷在砚上刻铭文,托物言志,或励志,或鼓励,或言生活闲趣。
8月16日,河北海盐博物馆盐博大讲堂邀请到原中国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书协副主席兼刻字委员会主任、沧州市文联副主席、沧州市书协主席张之老师讲授《砚铭赏析》。
活动伊始,大家随张之老师参观了《墨海拾遗》黄骅市博物馆中华砚文化历史展,一起欣赏了砚台作品。
而后回到社教活动室,开始了今天的讲座。讲座中,他通过砚台抒发情怀、表明性格、托物言志、以铭自励人生等几个重要知识节点,将砚文化进行了解读。张老师为使文史爱好者对讲座内容理解地更加透彻,现场拓印了一方砚台上的铭文,又引用了褚遂良、苏轼、岳飞、文天祥、纪晓岚等名人与砚的故事,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
整个讲座期间,观众掌声不断;张之老师平易近人,间歇期间与观众互动场景写意自然,不时有妙语如珠,让整场讲座轻松愉悦。
活动结束后,市民王先生说:能听到张之老师这样大家的讲座,并现场学习到如何对砚台上的铭文进行拓印,感到受益匪浅,希望未来博物馆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馆希望通过“墨海拾遗”中华砚文化历史展和“砚铭赏析”知识讲座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自觉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群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