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夏天的天空洋溢着清新的气息,渤海新区黄骅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踏上了与海丰镇遗址这片古老土地深情对话的旅程,一场关于时间、记忆与传承的户外实地普查,悄然启航......
早上六点,普查队员们已在博物馆门口聚齐出发,必须趁着早上还凉快的时候先干起来。今天,第一个要复查的是海丰镇遗址。
三十六分钟后,普查队到达海丰镇。
上午八点半,负责拍摄的老王已经架好无人机,“嗡”的一声,无人机飞上了半空,俯瞰着这片田野,并在合适的高度正面拍摄遗址的俯瞰全景照片,为之后的制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上午十点,在日光的照射下气温已经超过30℃,队员最外层的马甲渐渐被汗水浸湿,但手中打铲的动作丝毫没有停顿,此时的探铲已经深入地下两截,意味着深度超过了两米,按照惯例探铲需要打至生土为止。
天气酷热,但普查队员的工作依然一丝不苟,将探铲土样按顺序排列,旁边摆着一米的标尺,每一个孔位和土样都会仔细拍照记录,使用RTK记录坐标位置,这样的“卡边”虽然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但确实让四普工作比三普时更为精准、更加科学。
上午十一点半,队员们已连续劳作了五个小时,遗址还有约三分之一未“卡”出边来。
下午两点,队员们继续在遗址现场,“卡边”的“卡边”,拍照的拍照,捡陶片的还捡陶片……灿烂的红色点缀在黄乎乎的田野里,辛勤的汗水洒在追求的沃土上,可敬的队员们以无怨无悔的热情和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考证着数千年前先人的文明记忆。
随后,队员们立即赶往下一个遗址点。
下午四点半,队员们又来到清洗室对采集的陶片进行清理洗刷。经过刷子的清理陶片暴露出原本的纹饰和颜色,能更容易分辨时代和工艺。陶片洗好后放到室外晾晒,晾干了就在照相室拍照留存。
趁着这会儿时间,队员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复查的信息、新发现的情况进行研究论证,有不同意见就请教专家,直到达成一致。
下午六点,一天的普查大致结束了,晚上普查队的主力老王队长、小王、小刘将继续查漏补缺,对当天的数据、照片、陶片等再整理、再检查,并确定第二天的普查任务和相关准备工作.
晚上十点半,普查队员刘华康还在工作岗位上仔细核对今日的文物普查工作。
临睡前,普查队员们还在仔细核对,确定没有遗漏后才放心沉沉睡去,明天又是重复却有不同精彩一天。
END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
两馆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