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考古学家朱岩石,因病医治无效,与2024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朱岩石先生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历史学博士。1984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95-1997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考古研究室。1997-2000年留学日本国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生长期以来从事中国汉唐时期都城考古学研究工作,对于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丝绸之路考古学等进行较深入研究。目前为中国社科院登峰重点学科负责人,邺城考古队队长,中国乌兹别克联合考古队领队。主持了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杭州南宋临安城皇城遗址、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等发掘项目。
一直以来,先生对长期工作的河北大地饱含深情,同时也心系黄骅这片土地的考古文博事业。2023年10月12-13日,由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文物局承办的“海丰镇遗址考古成果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举办。朱岩石先生于百忙中参加会议,通过各项资料深入了解了黄骅的考古工作。会议期间,朱岩石先生与其他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黄骅市博物馆、河北海盐博物馆、海丰镇遗址博物馆,并实地考察了大左庄遗址、郛堤城遗址等重要遗存。
朱岩石先生参观河北海盐博物馆
朱岩石先生参观海丰镇遗址博物馆
朱岩石先生考察大左庄遗址
朱岩石先生考察郛堤城遗址
朱岩石先生表示:黄骅市地理位置特殊,在秦汉、隋唐时期考古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黄骅市的考古工作已经初步证实了这一点。郛堤城遗址是秦汉时期的重要城址之一,大量的瓮棺葬显示该遗址在整个东亚地区的重要地位,反映了黄骅至少自秦汉时期起就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隋唐时期大左庄遗址丰富的制盐遗存,为两千多年的长芦盐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印证,也生动体现了黄骅自古以来繁荣的经济活动。宋金时期的海丰镇遗址出土瓷器,窑口丰富,充分显示了其作为水路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海丰镇遗址以古柳河两岸为中心,是陶瓷贸易的集散地和其他贸易活动的重要场所。另外,朱先生注意到馆藏的北朝白石造像,指出其与青州风格佛造像的差异与邺城风格佛造像的一致性,认为这是南北交流的体现,显示出黄骅在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南北朝时期社会的繁荣景象。
朱岩石先生对黄骅考古寄予厚望。朱先生肯定了沧州市政府和黄骅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高度评价了郛堤城遗址的保护和瓮棺葬的展示工作,并认为海丰镇遗址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但其规模、布局等尚不清晰,有待后续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其本来面貌。同时,朱先生希望,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协作,深挖郛堤城遗址、海丰镇遗址、大左庄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宣传好黄骅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馆将牢记朱岩石先生对黄骅考古的殷切期盼,在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和领导下,与各兄弟单位一道,加强黄骅市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深挖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黄骅力量。
朱岩石先生千古,懿德长存!
获取更多 两馆资讯
|
|